昨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本地时间11月30日上午正式通过决定,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视察太阳周年运动而构成的时间知识系统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视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构成的知识系统和社会实践。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系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创造”。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标扩大名录;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该遗产项目标扩大名录。
列席本届会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仍然任重道远。将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依据业已制定的保护筹划,与有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行系列保护办法,认真实行各项责任和责任,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熟悉、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知识系统及其实践活动,并制造要求确保有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施展重要用处,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加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起其积极性和自发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据了解,为保护“二十四节气”并完成传承,“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已于2014年5月成立,且是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调和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作为牵头单位,协同有关社区、群体一起成立,并联合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筹划(2017—2021)》。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