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将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展为十地十机构,募集资金规模上限增至2600亿元引发理财市场各参与方关注
银保监会表示,试点启动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市场反应积极,取得良好开局良好的开局令人欣喜,试点扩展入围者应抓住机遇,加速养老理财在资产配置,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深耕,赢得更多投资者掌声,这也是试点背后的深层次意义
实际上,在银行理财子公司试点养老理财产品之前,险企就推出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但目前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规模较小,发展缓慢,深究其中原因,收益率缺乏足够吸引力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低收益率又与资产配置逻辑有关
目前,养老理财产品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均采用固收+的资产配置策略,以首批试点的4只养老理财产品为例,其中,有3只的权益资产上限为20%,仅光大颐享阳光养老将上限调为40%。
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之所以采用固收+,与养老资金风险偏好低,资金积累期长,受政策约束多,制度设计存在障碍等因素有关。其次,经过多年的实践,银行理财团队具备宏观经济研判与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在债券和非标投资上的长期经验和风控能力以及甄选与整合各方机构资源的能力,这些能为养老产品带来长期稳健的收益。。但同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深受固收+模式弊端的掣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优质资产短缺固收+策略下,养老理财产品势必会高比例配置存款,国债,利率债等固收资产但最近几年来固收资产一直存在优质资产荒,且险资等机构一直是固收资产的配置大户,养老理财的加入难免会加剧资产荒
二是收益率稳健性有余,但弹性不足受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利率债,存款等低收益资产会降低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此外,2015年以来标准化资产中的长期债券与短期债券间的收益率利差缩窄,甚至一度出现长短期利率倒挂现象,养老理财产品的配置难度不难想象
三是初期的相对高收益或难以为继首批试点的4只产品风险等级为R2,封闭期为5年,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在固收+资产配置模式下,该收益水平已极具吸引力此外,为抢占客户流量,首批养老理财产品大幅降低了费率,且都不计提超额业绩报酬和销售手续费高收益+低费率考验着理财公司运营养老理财产品的持续性
基于此,笔者建议,养老理财应适当降低固收资产的配置比例,审慎提高权益资产占比,以增厚产品收益率,提升产品吸引力。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银行理财参与养老金投资具有先天优势。首先,银行服务广大的个人客群,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和成熟的理财顾问队伍,能够极大拓宽养老产品的覆盖面。因此,发展养老理财产品能够充分发挥银行理财的优势,从而健全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
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上证指数累计涨幅不到10%的情况下,普通股票基金指数上涨了117%,年化收益率达19%由此可见,在控制好风险水平的前提下,适度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有利于增强产品吸引力
当然,适当增强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的前提是理财公司要有相应的投研能力同时,正如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所说,试点理财公司应当引导形成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