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共场所免费WiFi运营效果不理想:成本高维护难)
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移动互联时代,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数据大幅攀升。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88.9亿G,平均下来,每个人用掉了好几个G。好在近年来不少城市的公共场所都设置有免费WiFi。
但是,这“免费的午餐”似乎并不好“吃”。在有些地方甚至渐渐成了摆设。不同环境的免费WiFi究竟都是由谁打造的?怎么运营?为什么不好用?
成规模的免费WiFi一般有两种运作模式,一种由企业自行打造,是市场行为;另一种由政府主导建设,主要的形式是政府购买服务等。总的来看,这两种模式目前的运营效果都不理想。
今年年初,公交WiFi平台16WiFi就关闭了11个城市的公交免费WiFi服务,只保留北京和昆明两个城市。企业相关人士透露,退出的原因是成本太高。“这些城市首先我们会有一个公交的入场费。举个例子,像广州这样的城市差不多一万辆公交车,光入场费一年就是四千多万。另外,我们还需要支付给运营商一笔高额的流量费。”
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向记者证实,免费WiFi平台的流量成本确实不低。主要是流量成本,这种大客户集中采购的流量成本很多时候不比个人的流量成本低。
公交免费WiFi的运作模式一般是四方合作,除了平台、公交公司和运营商,还有硬件提供商。其中,平台一家要同时向另外三家支付费用,而平台的收入目前却只有广告,根本覆盖不了成本,长期单方投入肯定维持不下去。
记者了解到,2014年前后,免费WiFi提供商开始大量现身,2016年,市场上最多曾有300多个类似的平台。而如今,只有迈外迪等一些主做商场和机场的平台还在稳定运行,其余不少平台已经转型。曾宣称是中国最大公共出行WiFi网络的掌慧纵盈,最近就宣布调整战略发展规划,并从新三板摘牌。
企业搞不好免费WiFi,原因是入不敷出,政府牵头打造的免费WiFi又为什么不好用呢?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认为,这同样跟投入有关。“WiFi也是需要维护和升级的。WiFi的技术发展非常快,现在好的WiFi的速率和带宽能够超过4G。但是刚开始我们装的一些WiFi,他可能维护不够,更新也不够。”
各地政府提供的免费WiFi主要集中在固定场所,流量很多走的是宽带,费用要低很多。但由于覆盖面积广,终端设备费用投入巨大,建好了就不想再二次投入了。记者也发现,中国政府采购网上有关建设无线网络的招标公告很多,但维护和升级的招标公告少之又少。
于佳宁指出,随着提速降费的推进,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维护和升级免费WiFi的积极性都可能会继续下降。电信运营商和一些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了一些低价的套餐,几乎实现了10块钱一个GB的全国流量资费水平,或者说是每天花一两块钱就可以用500M甚至是更多的流量。同时有很多定向的流量套餐。消费者使用流量的成本越来越低,导致他使用公共WiFi的动力会逐渐下降。
由于投入高、回报低,再加上提速降费的冲击,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越来越不好用了。那么接下来,随着通信运营商的网速越来越快,资费越来越低,免费WiFi还有继续建设的必要吗?
公共场所免费WiFi是否值得继续建设,要同时考虑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潮流。目前,随着通信运营商加大流量优惠力度,认为免费WiFi可有可无的人越来越多。
但流量使用的多少因人而异,如果经常用手机在线看视频,就可能对额外流量有现实的需求。
通信行业专家马继华说,免费WiFi还渐渐被赋予了大数据收集的功能。它可以获取客户的位置信息和使用者的信息。
这也是当前对待免费WiFi,政府热情高涨的原因之一。地方认为这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可以为民生、公共安全和城市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像甘肃兰州最新出炉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就提出要为更多公共区域提供免费WiFi;山东济宁则刚刚把这项工作列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
目前,对于免费WiFi要不要继续推广建设,官方还没有统一的态度。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佳宁认为,一定时期内,WiFi还会是运营商网络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免费WiFi的运营平台可以向第三方转嫁流量费用,以降低成本,即从向用户去收费,改成向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去收钱。在WiFi模式下,现在后置流量收费的模式尝试比较少,相信未来后置流量模式可能会更加普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