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出境人数比入境人数少得多,但出境消费金额要比入境收入多得多。2013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人均花费1368美元,相当于当年入境人均消费三倍左右。这就造成所谓的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事实上,在欧美、日本甚至港澳台的各大购物集中地,大陆人的购买力已非常强大,很多欧美国家的名牌包店都增设了会说中文的导购。这与中国人购买力增强、出境游的各种手续简化,以及跨境支付的不断发展等等都相关,它们一起促进了跨境消费。
中国的旅游收支自2009年转为了逆差,2012年逆差额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旅游收支最大逆差国。旅游逆差也引发了不少担忧,有人担心,这会影响我国提振国内消费的努力。但是,这种担心有些过度,因为出境旅游者在当地消费以及购物,是一种短暂甚至接近瞬时的行为,他们结束行程就会回国,平时的衣食住行等消费行为还是发生国内。即使对出境游者来说,国外购物这种并不经常发生的消费,在日常消费中占的比重也不大。如果说这样的逆差就会影响我国的内需,那么显然有点夸大,也没抓住主要问题。
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出境游和购物。出境游的人数增长,与我国鼓励出境游的相关政策相关,当然也是因为一些国家为了振兴本国旅游业而放宽对入境游客限制,以吸引更多游客,其中很多还主要是为了吸引中国游客的。比如,泰国宣布今年8-11月中国游客可以免签进入泰国旅游,而印尼也针对一些特定航班对中国游客实行落地签,等等。在公众假期出境游,可以适当避免景点游客过多造成的尴尬,国内许多景点这种情况尤甚。而国外许多名牌商品的价格较国内更为优惠,旅游顺便购物,成了不少中国出境游客的旅行模式。这无可厚非,但国内旅游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国内游的品质。国务院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也对品质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提升旅游品质,需要一个立体的政策协调,比如如何优化我国的公众假期制度,以避免人群在固定的假期里过度拥挤在知名景点。这就需要社会各个机构、企业落实带薪休假,只有带薪休假能够落地,人们才会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去国内的大好河山走一走,否则,这部分注重旅行品质的人,可能平时也只能选择出境避开人群。此外,国内的景区也应该提升服务,淡化门票经济,国内不少景点的门票价格几乎三年一涨,但是管理水平与服务却未见明显提升。这不仅让国人感觉不快,而且让那些入境的游客也不愿当回头客。对游客来说,也需要提倡负责任的旅行。游客应该提升素养,自觉地保护环境,这也事关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