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加入二维码支付“战局”——从6月初开始的银联系二维码支付“首秀”——62营销活动中,银联二维码交易量每日刷新,与前一周相比,活动7天交易环比增长282%。
据统计,银联二维码正式推出仅十多天,活动期间,就有50家银行持卡人选择了用自己发卡银行的App二维码支付。同时,京东、美团、万达等作为线上主流支付入口,也有较多客户体验了银联二维码支付。银联钱包作为银联二维码交易的App入口之一,活动期间新增用户环比增长402%;除银联二维码外,包括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Mi Pay等各类手机Pay在内的NFC云闪付,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去年62活动增长308%。
艾瑞称,“有经济效益的交易”是指支付交易能产生营收,统计口径为C端用户在移动端主动发起的单边交易,不包括转账、红包等不具有经济效益的业务。
信用卡服务平台我爱卡首席研究员董峥认为,目前,银联二维码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用户黏性和支付场景化问题。“很多客户本身对各种新兴的支付方式还是很感兴趣的,银联需要做的是通过一些营销手段,将客户兴趣转换为实际的支付行动,并把客户粘黏在这种支付方式上。如这次推出的支付优惠、减免等方式就能够增加客户的黏性。”
争夺支付落地的“最后100米”
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已经很久看不见存折了,我们也很快将看不到实体的卡片。”但资金实力、系统强度、风控能力上都是最佳水准的传统金融机构,却不能在移动互联时代占得先机?时文朝认为,原因在落地的“最后100米”上。
此次银联强力推送二维码支付,就是为构建一个全支付场景,补齐自身“短板”。
董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携带钱包和银行卡,出门只带一个手机。二维码支付对手机本身并无太多要求,只要手机可联网即可。一方面冲击传统的信用卡和现金支付,另一方面,依靠二维码支付方式,就可网罗大量银联此前未能深入触及的消费群体。
“在这个阶段,卡组织的竞争已经从单一产品进入到全面网络的竞争。”时文朝说,支付机构抢占支付入口资源的竞争只会不断加剧,支付与其他商业环节的“交叉融合”也将愈发深化。
除了打“安全牌”外,为增强用户黏性,银联最近还改进了“银联钱包”App,不但支持二维码支付方式,同时提供查询服务,用户可查所绑定银行卡的余额、具体交易明细、收支情况等;转账服务,用户可在“银联钱包”中进行转账、信用卡还款等。
银联联合银行推出闪付二维码,主要是为了扩展支付渠道,从而夺回被第三方支付侵蚀的市场份额。对支付宝来说,也正在向银联和传统信用卡、现金领域挺进。
今年2月,支付宝在首页位置上线了收钱码功能,用户可以借此方便地发起面对面收款,成为史上“门槛最低”的收钱工具。不仅实现简单的收付款,还可以查看日账单,相当于有了一个私人的小管家、小会计。今年4月,联合国环境署、蚂蚁金服作为理事,和首批15家企业一起成立了无现金联盟。蚂蚁金服宣布,在未来两年将提供60亿元来助推无现金联盟。
蚂蚁金服支付宝副班长倪行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支付宝希望用5年时间推动中国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一是希望能方便老百姓的生活;二也希望每个人的每一次日常消费,都能为自己累积下更多的信用,最终将这些信用转化成财富,让自己享受到更好的金融和公共服务。
发力国际支付市场
作为本次62银联活动的亮点之一,京东金融等互联网企业向银联二维码开放入口,这使得银联可以为数亿用户提供扫码支付,改善用户体验。艾瑞分析师李超表示,京东金融等互联网企业的支持会进一步促进二维码支付的联网通用,降低行业成本,增强用户服务体验,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虽然外界对银联进军二维码支付为时已晚的质疑声不断,但银联仍然在深耕渠道,在用户体验方面也下了很大的苦心。
银联正在探索、完善二维码支付的常态化机制,围绕超市、便利店、餐饮、娱乐等日常高频消费场景,银联表示,下半年还将联合相关合作机构一道,为持卡人带来更多实惠。
跨境支付已成为支付巨头的新战场。时文朝说,银联有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网络,覆盖2000万商户和130万台ATM,银联在跨境支付方面有优势。
在发布银联二维码新品时,银联着重强调“境内境外通用”。银联国际正在积极推动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澳洲等多个境内持卡人经常出行地区的二维码业务。62活动期间,境外银联卡全球百大机场开展优惠活动,覆盖约3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个机场。
据悉,今年5月9日,中国银联旗下子公司银联国际与国际卡品牌维萨、万事达在曼谷共同宣布,三方将合作推出泰国通用二维码标准,作为泰国中央银行向当地金融机构和商户的推荐标准。银联表示,这一标准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发布,商家可通过通用的二维码,同时受理三个国际卡品牌的移动支付产品。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认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的全球通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支付服务与支付标准的“走出去”。
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则表示,随着加入银联二维码标准的机构越来越多,国内外的二维码支付竞争可能会更激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