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光报道水、能源和粮食均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三者彼此关联且相互依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对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市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鄂尔多斯市水与能源协同对策研究》近日在京发布。报告指出了像鄂尔多斯市这样的能源城市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贾绍凤指出:“在鄂尔多斯,能源具有国家战略地位,水、粮食相对处于服从地位,但在水、能源、粮食相互作用中,水是最紧的约束,水是最短的短板,能源基地的规划建设应以水资源条件为基本前提。”
报告指出,水、能源、粮食三者之间存在着脆弱的平衡关系,若未经过详细分析和科学评估,人为过度干预任何一个领域,均有可能影响甚至破坏它们之间脆弱的平衡并引发严重后果。美国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带来的水环境问题、印度农业灌溉引发的水资源和电力供应危机,以及我国西部能源基地发展与水资源和农业发展的矛盾都说明了开展水、能源、粮食三者的协同研究,寻找三方共赢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报告预计2015—2020年,鄂尔多斯市能源产业需水量将增长约110%,即2.3亿m3,总需水量届时将达到4.4亿m3,其中煤炭采选、煤电、煤化工需水占比分别为16%、45%和39%。到2035年,能源产业需水将在2020年基础上进一步增长45%—120%,即增加2.0亿—5.4亿m3,达到6.4亿—9.8亿m3。尽管鄂尔多斯市农业用水整体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预计2020用水量仍将比2015年增长8.5%,即约1亿m3。未来鄂尔多斯市常规水资源开发潜力和农业节水空间有限,且在跨盟市水权转换周期长、再生水推广程度不确定、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刚性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粮争水”现象不可避免。
报告指出,鄂尔多斯市的水、能源和粮食的管理职能分布在水务局、发改委、煤炭局、农牧业局和环保局五个部门,但是在节水治污、能源开发、粮食调控及生态保护等特定事项中,存在明显的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和跨部门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规划目标缺乏必要的前期沟通,缺乏有效的水、能源和粮食管理体系的协调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能水冲突”和“能粮争水”的局面。为此报告建议,首先,应加强各部门的规划和政策论证的有效衔接,对不合理的政策目标要及时调整,避免能源行业和农业的过度发展超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其次,应加强各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督促相关资源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再其次,应补充、调整有关政策方案的配套措施,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用水管理,如完善工业用水监测系统和水资源费征收机制,深入探索和创新水权转换和水权交易方式,健全与农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农产品产后处理和储运体系等。最后,应进一步评估、检测生态建设工程中各类资源开发保护的实际协同情况,探索适宜鄂尔多斯市实际生态情况的资源协同管理措施。
鄂尔多斯市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代表,也是能源输出基地和跨区域水权转让的重要先行示范区。报告建议我国其他能源密集型城市或地区,尤其是已经出现能、粮争水问题的城市或地区,能充分借鉴鄂尔多斯市的经验,从规划层面就充分协调能源产业、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等多部门的目标协同,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真正实现“以水定产、以水定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