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借款企业而言,银行保函的作用在于帮助其撬动资金。融资成本高是制约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在现有金融体制下尽可能地支持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成为融资性保函业务的发展突破口。
从方式看,企业可以采取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前者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向公众融入资金。后者是指银行作为媒介先向公众吸收存款或发行债券,再向企业发放贷款。由于省掉了中间环节,直接融资的成本通常低于间接融资,对企业更为有利。近年来,金融脱媒的趋势明显,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发债保函、信贷资产证券化保函或许是新的市场机遇。其中,发债保函是比较简单的方式,由银行为发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更容易被投资者所接受。问题在于,公开发行债券对企业资质要求较高,还要经过相关行政审批程序,因此通常只有大型企业集团能够直接进入资本市场,中小型企业主要还是从银行获得间接融资。针对这种情况,信贷资产证券化保函似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其一般的交易结构是:担保银行为借款企业向贷款银行开立保函,贷款银行据此向借款企业发放贷款;贷款银行将贷款及担保权益委托给信托公司,由后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或将贷款及担保权益出售给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设立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该模式给企业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对接资本市场的门槛。
从来源看,企业可以选择境内融资、境外融资或跨境融资。鉴于目前我国尚未完全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境内外资金的价差或将长期存在。这就需要企业、银行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合理决策。近年来,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相继成为融资性保函的主流业务模式。前者的特点是跨境担保、境外融资、境外使用,主要为满足中资企业境外子公司的外币资金需求。后者的特点是跨境担保、境内融资、境内使用,主要为满足境内外商投资企业的人民币资金需求。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需求也不断升级,不仅要求担保权益跨境,而且要求贷款资金跨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