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财经 - 国内专业的财经门户网站!
adtop
新闻检索:
topadl
topadr
当前位置: 南华财经 -> 新闻

防控优化后,万众期待的报复性消费会来吗?

来源:赢商网    发布时间:2023-03-05 18:09   阅读量:6434   

作者丨成如梦 编辑丨木鱼

近日,多地出台临时管控区调整、免除核酸筛查等防控优化措施。其中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成都、天津等多出纷纷出台新政策,取消多地的核酸检测证明查验。多个城市正在陆续开放堂食、放开各类空间密闭的娱乐场所。

疫情三年以来,不少消费行业受到影响,经营惨淡。防控优化措施的出台,也算是整个消费行业的一次利好消息。据媒体报道,12月1日广州开放堂食首日,呷哺呷哺部分餐厅营收比平时增长近一倍,呷哺旗下的湊湊广州总体业绩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不少餐厅排队平均45分钟以上。

但随着疫情防控的放松,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根据国外放开之后的数据显示,放松不等于结束,疫情仍在,国内很可能会迎来一波大规模感染。在此情况下,消费行业之后的走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01

过去三年,消费惨淡

过去三年,消费行业确实很惨。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75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1亿元,同比下降0.5%。

消费赛道融资: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2年7月融资23.63亿元,与2021年同比,减少近87%。

实体零售: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2上半年,实体零售多个业态中有近2500家线下门店宣布关闭,其中不乏沃尔玛、宜家、盒马、大润发等知名品牌。据企查查数据,截至12月1日,2022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49.6万家;零售相关企业注销吊销190万家;儿童相关企业注销吊销2万家。

民航:据民航局数据,国内航线运输人次同比下跌43.9%,旅客吞吐量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均出现大幅度同比下降,最高大44.9%。而2022年10月1日-7日全民航运输旅客495万人次,同比2021年下降46.7%,同比2020年下降62.7%,同比2019年下降61.4%。今年国庆假期民航旅客运输量为四年来最低。

旅游: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2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比上年下降22.2%;国内旅游收入1.1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8.2%。

影院:据壹览商业统计,2022上半年,至少有22家影院宣布闭店停业,涵盖大地影院、百老汇、中瑞大地、万象影城等13个影院品牌。票房方面,2022上半年,我国电影院的票房同比下降37.68%,上半年的累计票房量只有171.8亿元,为8年来最低;全国院线总观影人次约3.97亿,同比跌幅近42%。

裁员: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4月30日A股共有4650家企业公布了员工变动人数,其中有1697家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裁员总数为909993人。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此。

显然,数据非常难看。这些数据,传导到终端,就是居民收入减少,消费信心下降。所有人都期待疫情赶紧结束,如今的防空政策,让不少人重回信心,认为转机就在眼前。但现实是,疫情结束之后,消费就会好吗?

02

消费会回暖吗?

消费市场三个重要的因素:人、货、场。要想消费回暖,必须做到,人员流动、货物充足、场所打开。

首先是场所的放开。

从过去一年全国的采购经理指数来看,上海疫情封控导致4月份跌至47.4%,而第三季度开始,全国各地的封控迫使11月份跌至48%,可看到疫情封控措施给零售消费带来的影响。

如今疫情政策优化之后,各个城市的政策细节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各个城市都放宽了公共场合的进入条件。商业零售领域专家杨兴顺也表示,疫情放开之后,会促进更多的人群走回街头和商场。

以率先放松防控的广州为例,数据显示,目前,广州餐饮单位复工和预复工的比例是达到了97%,街面商铺复工比例也达到了95%。在 12 月 2 日最新统计的产业园区复产比例达到了 98.7%,大型商超也是应开尽开,在广州市的天河北、北京路等商圈的复业比例达到了 97.3%。

显然,消费恢复的第一个要素已经基本达到。

其次是货物充足。

要想做到货物充足,就必须做到货物流通顺畅,即物流通畅。

据统计,今年3月10日-4月10日,某品牌全国共有9745个网点,受疫情影响关停1293个网点,导致占总量21.4%的货物无法投寄。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截至11月28日,韵达在全国范围内有4835个网点已经停发快递。从停发区域表的数据看,停发原因分为4项:网点异常、疫情防控、公共管制和物流停运。顺丰寄递管控明细表则显示,11月1日至11月28日,共有25733条网点管控信息。

在当前环境下,确实存在部分快递网点和从业人员作业受限情况,产业链上下游也受到一定影响,导致部分消费者在下单后出现短期内难以及时收到商品的现象。

随着疫情防控的优化,物流行业开始逐渐恢复。

12月4日下午,广州海珠星晖园城大广场62号菜鸟驿站站长罗永华对广州日报的记者表示,目前驿站的快递量已恢复了八成,“这两天每天快递量是800~900票。如果全部恢复,大概每天是1200票”。据了解,12月1日,广州超过九成的菜鸟驿站已恢复营业。而罗永华所负责的这家菜鸟驿站也是1日当日复工。

12月5日,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27日以来,全国快递日均业务量连续稳步上涨,特别是12月2日至4日,连续三天日均超3亿件。

目前,郑州、重庆、西宁、湖北等多个地方的快递派件服务都在恢复中。这也将拉动消费迅速回归至正常水平。

最后是人。

人作为消费中最重要的一环,对消费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人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对消费市场的信心,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方面,消费者还愿意花钱吗?

近两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存款的重要性。即使失业,房贷、车贷等各种贷款仍然要还。所以相对于消费,人们更愿意储蓄了。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32.25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居民存款增长9.9万亿元。按14.1亿人来计算,平均每个人增加了7021元的存款。

这也意味着,即使疫情放开了,消费者很可能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储蓄的观念。

色彩管理和营销专家黄素绕也表示,疫情期间人们口袋子的实际经济情况在不断紧缩,即使有报复性消费也会相对克制。

消费医疗专家张鹏也认为,疫情三年,收入预期是有所下降的。疫情反反复复,大家对于疫情的预期也并不明朗。

另一方面,消费者还愿意出门吗?

据公开资料显示,香港3月放开,随后疫情迎来高峰。前期冲击很大,到5月平缓回落,6月后,数据开始恢复到放开前水平,后来慢慢曲线就开始放缓了。按照香港总人口747万人,Omicron进入香港三个月感染61万人,但很可能不止61万人,香港的感染率保守估计在10%左右。

新加坡放开后,日新增确诊病例曾高达2万例以上,新加坡500万人民,几乎平均每5个人就有1人确诊。

英国完全放开后,确诊病例达到2000万人以上,英国总人口6720万人,感染率30%以上。而且因为无症状,有许多人感染了新冠没有被发现,实际感染者数量大约是已经确诊人数的2~4倍。

所以疫情防控优化之后,我们很可能也会迎来一个疫情爆发的高峰期。基于此,很多消费者对于出门也会更加的的谨慎。

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就表示,发达的电子商务已经可以满足民众的日常购物需求,短时间看,人们对疫情的担忧情绪依旧存在,出门消费的人群数量有限。

03

最后

整体看来,短时间内,大部分人仍然会对出门这件事展现出谨慎的态度。即使疫情放开,短时间内也难以迎来大面积的爆发性增长,小范围的报复性增长也会迅速回落。不过长期来看,经济迟早会回归至正常水平。

杨兴顺告诉壹览商业,政策实施后,市场和民众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变化,整体的复苏也需要时间爬坡,不会是一个突然拉升的曲线。不过目前已近年关,从部分零售消费参与者看来,可借圣诞节和年货节氛围,拉起一波销售的小高潮,弥补过去几个月的收入低谷。

和力传播集团策划总监高承远也表示,放开了之后,应该会逐渐回归到正常消费水平,肯定比过去压抑状态有所增长。不过没有疫情的时候,经济也不会单边上涨,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很多,脉冲式、渐进式恢复,已经是非常好的状态了。

张鹏也认为,如果政策及疫情稳定,后续的经济回复态势将会是稳步上升,加速回升状态。

不过无论如何,寒冬终将过去。而且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件事情就是,即使疫情过去,我们再也也回不到2019了,只会迎来新的更有挑战的2023。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余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