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司法行政推动为民办实事落地见效
听民意列清单优服务
“七一”前夕,首都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别具特色的“向人民报告”主题活动,演讲、访谈、情景剧……丰富多彩的节目演绎着一个个首都司法行政系统的真实故事,“为民”成为其中最鲜明的符号。据北京市司法局局长李富莹介绍,这是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一次成果展示,更是对社会公众的一次庄严承诺。
从实施“公证服务周末不打烊”,到举办100场民法典主题宣讲活动,从有序推进服刑人员与亲属面对面会见工作,到压减律师执业申请审批时限30%至50%……近3个月来,首都司法行政系统精准落实“为民办实事”清单,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北京市司法局推出立法工作为民、刑罚执行护民等6个方面30个民生实事项目,这些项目全部来源于扎实的前期调研,确保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行业所想、民心所向。”北京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刘兵说。
按照找准问题要害、打通痛点堵点难点的目标,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先后开展289次调研活动,梳理出一批基层和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形成涵盖公共法律服务、公证、仲裁、普法、行政审批等各个领域的30个民生实事项目,包括持续推进公证事项“跨省通办”、推出大型日播普法节目“民法典通解通读”、完善政府立法调研机制、探索设立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等。同时,各区结合实际,采取设立办事专用车位、安排“帮办员”全流程接待、推行窗口延时服务等措施,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几天前,急需办理公证业务的市民孙女士周六来到北京市东方公证处。服务大厅内,已有不少与她一样选择在周末办理业务的群众。
“公证服务周末不打烊”只是北京公证行业推动“为民办实事”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通过加快办理公证免费遗嘱、持续推进公证事项“跨省通办”、实行“小客车摇号”公证事项“一网通办”、新增68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核减申请公证事项材料清单等一系列措施,北京公证行业着力打通群众办理公证业务“最后一公里”。
5月18日,4岁的小小在监狱民警带领下走进北京市监狱,隔着会见室的玻璃,见到了很久没有见面的爸爸。这一天,北京监狱(戒毒)系统监管场所因疫情而暂停了一年半的现场会见和探访工作全面恢复。
“网购差评算侵犯商家名誉权吗?”“信用卡还款记录错误,银行需担责吗?”7月12日,“民法典通解通读”节目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如期播出。如今,跟着电视节目学习民法典,已成为不少北京市民的新习惯。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已有15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我当法律服务员”活动周、民法典宣讲周、集中办理遗嘱公证活动周、法治体检活动周、村居法律行活动周等5大系列活动周成果丰硕。其中,全市25家公证机构共办理遗嘱公证234件,消化一批存量;600余名律师加入市、区律师协会成立的律师服务团队,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使700余家企业从中受益;各区各部门组织开展349场次民法典宣讲、主题宣传和线上专题宣传活动,参与群众达220万人次。
苗林表示,下一步,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将坚守为民服务初心,切实做好司法行政为民服务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首都司法行政工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京司宣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