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18时30分,复旦大学第三教学楼3409教室总是一座难求,沿墙也站着不少学生。什么课这么吸引人?本学期共14讲的《似是而非》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伪科学的辨识能力”为目的,由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楼红卫组织开设。
这门通选课程集结文、理、工、医不同学科12位教授,涉及17个专题。无论是“科学打假”,还是大牌教授云集授课的形式,都引发大家热议。专家认为,“思辨饥饿”或是引发强烈需求和关注的重要因素。
教学生科学地思考
在《似是而非》课上,不同学科的教授会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讲述“伪科学”的事例。在第一节课“用数学发现谬误”上,楼红卫提出疑问:某防火用具推销员说“家里发生火灾时,不能往卫生间跑,因为统计表明,火灾时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最多”,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楼红卫说,“对与不对”不在于论据的对错,而在于从论据“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最多”到论点“不能往卫生间跑”的推理逻辑谬误:不论火灾时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是不是最多,都无法推断火灾时是不是应该往卫生间跑。他又举例:特别有名的大医院每日死亡人数超过小诊所,是不是意味着看病要避开前者只去后者呢?学生吴雨勤和张诚纯对中文系教授邵毅平的“中历、西历”这一讲印象深刻。“老师的角度切得很好,提出的问题意想不到,又是一听就特别想了解的。”小张说,他记得课上一开始就抛出思考题:“春节”的英译,到底是“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还是“Lunar New Year”(阴历新年)?英语翻译问题背后竟藏着历法和纪年的复杂关系。
“希望这门课能纠正一些涉及不同学科的偏见,或解答长久以来的疑惑。”楼红卫说,在此基础上,他更重视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思维路径。他坦言,这门课酝酿已久,促使在本学期开设的催化剂来自朋友圈——华盛顿大学开了一门名为“抵制‘狗屁’”的课程,两位发起者分别是生物系和信息学院教授。在他们看来,“狗屁”是当前一些别有用意的统计数字、数据图形和其他表示形式,通过打动和压倒读者或听众来说服他们,进而无视真理和逻辑的一致性。“教学生如何科学地思考,这非常迫切。”楼红卫说。
教育应对知识井喷
取名“似是而非”是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大儒的主意。他不认同以“科学打假”“科学辟谣”来描述课程,因为这些更偏向于知识的传递,而自己更希望学生通过案例切口,了解任何判断都有条件、边界。“应学会认识这个世界许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彼此都可(在不同条件下)发生。”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压力。“现有的教学体系中,纯知识性的东西特别多,但是应该考虑到如今青年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他们的思维尤其需要基础理论及科学思辨来作为‘柱子’,支撑起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在同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志刚看来,目前这一领域的教育探索是缺失的。
杨志刚曾就读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有门需学一整年的课——《Paradox(似非而是)》,与复旦的《似是而非》异曲同工。《Paradox》聚焦人的直接感觉、日常生活经验与科学事实不一致的案例。“这门课不会空口谈及科学精神本身,而是在一个个出人意料的试验及推导出的事实中,让学生看到科学是一个强调逻辑性和相信基础实验的体系。”杨志刚说,年轻人在对各类信息做判断时,可以拥有更具有逻辑性和整体性的思想维度。
有专家直白地指出,类似的教学变革探索,呼应的是知识井喷背景下的“思辨饥饿”。当目不暇接的真伪信息到来,被动接受观点虽然省力,但学会辨别,给出自己建立在辩证思维和科学常识基础上的判断,才是年轻人的刚需。
有意思的是,在复旦大学正上着《似是而非》课时,几十公里外的上海大学J教学楼201室,另一门受学生欢迎的课也在进行——两位“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王刚、李文献以“材料与创新中国”为题授课。那是2014年起开出的“大国方略”通识课程系列之一。“感觉像看3D电影一样。”有学生描述自己的听课感受:“一堂课有两个平行的学科视角,让我看问题更加立体。”
科研教学双向引流
上海大学生命学院副院长肖俊杰三年前参与到“创新中国”教学中。“我因为上了一讲‘创新中国’课,收到这么好的一名学生。”他说,这名找上门的学生本来打算通过参加插班生考试转校,是一名标准的“学霸”。这堂“创新中国”课上肖老师对心脏研究的精彩讲述,让他放弃了插班生考试,在大二学科分流时选报了肖俊杰所在的生命学院。创新形式,让更多不同领域的“大咖”来为学子“跨学科授课”,既是将前沿领域科研以更贴近的方式导入教学,也为更多年轻人感悟科学精神从而投身科研搭起新的桥梁。
楼红卫说:“实践是检验教学的标准,《似是而非》这门课的作业可能会让不少学生写出人生第一篇论文。”据了解,课程成绩将通过学生的分析小论文进行评判,课程小组将有老师及多名助教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指导。“这或许将让年轻人初步体会做科研哪些不可缺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