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财经 - 国内专业的财经门户网站!
adtop
新闻检索:
topadl
topadr
当前位置: 南华财经 -> 新闻

15年信守14字座右铭余凯生命前最后一刻还在工作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8-14 16:00   阅读量:14245   

余凯获得的各种荣誉。上游新闻记者 甘侠义 摄

“拼命三郎”余凯,15年信守14字座右铭:“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倒下的6分钟前还在安排工作 留给妻子最后的话:接我去看病

见到冉侨是在重庆市国资委五楼会议室。冉侨是余凯的妻子,一个月前的7月8日中午,52岁的余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起来。

生前,余凯是重庆市国资委信访处处长,从事信访工作整整15年。

这位以“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为座右铭的共产党员,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在同事间和群众中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称号。

前日上午,冉侨和余凯生前的同事和曾找余凯办事的信访群众,一起为我们回忆和讲述了这位“拼命三郎”的过往点滴。

余凯生前照片。

平常一天

信访处处长余凯倒在岗位上

余凯的突然离世,让很多人感觉错愕,然而,了解余凯的同事和陪伴余凯一起走过26年的护士妻子知道,“像余凯这样劳累,身体迟早会吃不消。”

前日上午的采访中,我们得知了余凯生命最后的一个上午的样子。

2019年7月8日早上6点,和往常一样,“一贯担心出门晚了堵车耽误工作的余凯”早早起床洗漱、吃过早饭出门,从渝中区大坪乘车前往单位。

“今天事很多,上午下午都有会议。”这是余凯出门前给妻子冉侨留下的一句话。

上午8点15分,余凯到达办公室准备。

8点30分,作为重庆市国资委信访处党支部书记、信访处处长,余凯召集支部党员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会后,余凯又和同事一起向分管领导汇报了近期工作。

10点40分,汇报结束回到信访处安排布置处室工作。

12点35分,在等待妻子来接他去医院的空当,余凯如往常一样,每个工作日的早中晚都会前往信访接待室查看有无来访群众,这途中,在距离信访接待室不到5米的地方却一头倒下再也没起来。

最后的话

竟是“你打车来接我去看病”

冉侨今年48岁,与余凯结婚26年,他们有一个可爱、孝顺的儿子。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因为余凯在工作岗位上突然倒下而破碎。“他是个好丈夫,也是一位好父亲、好儿子……”

言语间,冉侨几度哽咽。

“没想到,一句‘我不舒服,你打车来接我去看病’竟成最后遗言。”冉侨再也抑制不住伤心泪水,偌大的会议室在这一刻也静得恍惚只能听见众人的呼吸声。

“他是累倒的。”冉侨理了理衣襟,双手紧握着撑在桌子上。

6月10日,连续的通宵加班,余凯突发心肌炎住院两周。在病床上,医生叮嘱他静心养病,可他不停念叨着的却是工作。

冉侨是一名护士,她知道余凯的病需要休养,却没办法阻拦他工作:“他上午出院,下午就回了单位。”

我也曾抱怨过余凯只知道工作,可他总是说好多事还等着处理。

他是榜样

他总说自己当过兵身体好

余凯的突然离世,医生给出的原因是,过度劳累,诱发心跳骤停所致。

“他总说自己当过兵,身体好。”冉侨每次劝余凯注意身体都会得到这样一句答复。平时有点小毛病,他也不肯去医院,“小毛病去医院,难得耽搁时间,买点药吃就行了。”

余凯对身体的自信,让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解决信访群众问题的工作中。

余凯出身军人家庭,受父亲影响,1983年如愿参军,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成为了一名边防战士。在高原21年的戍边历练,余凯养成了吃苦耐劳、勤恳敬业的工作处事作风,赢得了军分区首长、官兵们的赞誉、认可。

时至今日,余凯的战友陈沛锋依然记得,1998年的抗洪抢险中,余凯带领官兵对318国道八一镇至尼西公路段抗洪堤坝的修建,扛沙袋修防洪堤,整个身子泡在水中,每天只吃点压缩干粮,连续奋战13天,终于修好了10公里长的防洪堤。

“不论是当兵,还是退役回到地方,凯哥都是好样的。”陈沛锋还回忆了很多余凯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件件往事。

他的信仰

14个字的座右铭伴他15年

余凯待人对事的工作作风,从部队延续到了地方。黄鹏是重庆市国资委信访处副处长,和余凯是同事。在他眼中,余凯是一位亦师亦友的朋友,也是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在余凯的办公桌的正前方墙上挂有一句话——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黄鹏说:“这14个字,就是余凯在国资委信访工作15年的座右铭,这些年来,这就像是一个承诺,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这14个字。”

对于这个“承诺”,曾经的信访人李顺清对此深有体会。

李顺清是重庆川染厂的退休职工,2003年,川染厂宣布破产,患有严重风湿病的李顺清病退回家,好在当时享受到了政策补助,勉强度日。

2008年,李顺清正式退休,退休工资超过了享受补助的限额,而按照有关规定,他的补助被停发。对于常年患病的李顺清来说,一时间很难接受。

余凯了解到李顺清的情况后,先后三次前往李顺清家中做工作,会同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帮助李顺清解决家庭实际困难。“正是余凯给了我生活的信心,我回到老家创业,办起了水果种植合作社,如今日子过得挺好,可余凯却就这样倒下走了。”李顺清惋惜的一声长叹。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析力

人物档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肖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