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19日电(赵竹青)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针对此次地震,中国地震局专家分析结果显示,本次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地震,地震序列为典型的构造地震活动, 相比同类地震,此次地震余震较为丰富。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为走滑型地震。
本次地震序列相对活跃,截止至6月18日8时30分,共记录到3级以上余震17次,其中3.0至3.9级地震12次,4.0至4.9级地震3次,5.0至5.9级地震2次,为6月17日23时36分5.1级地震和6月18日7时34分5.3级地震。
历史资料显示,1900年以来,震中50千米范围内未发生6级以上地震;震中100千米范围内发生过2次6级以上地震,分别为1917年7月31日云南大关6.8级和1974年5月11日云南大关北7.1级地震,其中云南大关北7.1级地震为距本次地震最近的6级以上地震,空间距离约80千米;震中100至200千米范围内发生6.0至6.9级地震5次,均属于1935年至1936年四川马边6级强震群序列。上述6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川滇块体东边界的马边-大关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局信息显示,此次地震位于川东南地区,发生于四川盆地边缘的长宁背斜构造附近规模不大的次级断层上,与上述6级以上地震处于不同的构造位置,也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汶川8.0级地震和芦山7.0级地震处于不同的构造位置。
本次地震所处的川东南地区,自2018年12月以来5级以上地震活跃,本次地震南侧约14千米处曾发生2018年12月16日四川兴文5.7级和2019年1月3日四川珙县5.3级地震。
专家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序列为典型的构造地震活动, 较同类地震相比,本次地震余震较为丰富,这可能与震区附近分布有多条规模不大的次级断层触发活动有关。本次地震与2018年12月16日兴文5.7级地震和今年1月3日珙县5.3级地震不属于相同地质构造块区,是相对独立的两组地震活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