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出了无障碍电梯又遇楼梯 菜市场老人拎着菜车上上下下
适老化设施屡遭“断头路”
在老人经常光顾的西单商场内,连接无障碍电梯和购物区域的走廊内有许多级楼梯,商场内的饭店也建在高高的台阶上,老人购物、用餐均需走过重重阶梯。在红莲菜市场门口,一位老太太正艰难地把装满菜的小推车从几层台阶上往下挪,这里并没有供小推车下来的缓坡。除了社会公共空间遭遇困难,记者了解到,老人常因马桶没有扶手,地板不防滑等原因在家跌倒。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跌倒是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养老专家认为,目前社会供老年人使用的设施缺乏连续性。“就如同盲道会出现断头路,不是说没有适老化设施,而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用到一半就没了。”
现场1 商场购物
台阶多,厕位少,无障碍设施不连续
探访地:西单商场、泛悦坊商场
位于西单北大街的西单商场是老年人常去购物的地方。商场有五层,其中第二层的大部分购物区域都在售卖中老年服装。4月25日晚,尽管不是周末,这里仍有不少老年人在选购商品。
正在和老伴挑选衣服的刘阿姨表示,对老年人来说,逛西单商场比其他商场轻松一些,但对岁数大的人来说还是要费不少劲。“商场楼梯多,就算从直梯上来,也得下好几次台阶。”刘阿姨告诉记者,她今年65岁,自己和老伴的身体都还硬朗,所以来商场上下台阶都还没有问题,不过年纪更大一些的老人就会感觉到费劲了。
记者注意到,二楼是集中售卖中老年服装的地方,相较于其他楼层,这里的适老化设施要做得好一些。从一楼上到二楼来到购物区域,有两条路可以走,最近的一条路需要穿过大理石地面,下三级台阶才可到达商场大厅。而另外一条路相对较远,需要兜一个小圈,这条路和购物区域连接的走廊是一个长长的缓坡,并铺上了防滑垫。使用轮椅的顾客,可由这个陡坡进入商场。不管是哪条路,地面上都贴着“小心慢行”的红色标志。在二楼的洗手间内,设有无障碍专用厕位,坐便器的旁边围上了扶手,帮助使用者如厕后起身。商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障碍厕位全天开放,老人或行动不便者均可使用。
然而,适老化设施也“终止”于二层。在其他楼层,记者并没有发现相应的适老化装置。比如三、四、五层,这几个楼层由电梯到商场大厅均需走过几次台阶,且没有供轮椅使用的无障碍通道,洗手间内也均没有无障碍厕位。而如果要从商场一层下到地下一层或地下二层,更是需要穿过30余级台阶,记者绕行几圈均没有发现可从一层到地下一层、二层的无障碍电梯。商场内的好几家饭店门口都有着高高的台阶,其中一家饭店前的台阶有十二级之多。刘阿姨无奈地说,“老人出来购物,不只是买买衣服,也想逛逛。然而台阶太多,腿脚不便的老人根本就没法去。”
缺乏适老设施,并不是西单商场一家的问题。位于西城区龙津路的泛悦坊商场是一家新开的儿童主题商场,商场里经常会看到老人领着自家孙子孙女游玩。4月24日,记者探访发现,尽管商场的洗手间内都设置了无障碍厕位,但这些厕位都紧锁着门,无法使用。
现场2 菜场买菜
台阶高,无坡道,普遍缺乏适老设施
探访地:红莲菜市场、山水文园社区
4月23日清晨,在位于西城区的红莲菜市场里已经站满了老人。他们拖着小推车精心挑选一家人的吃食。不一会儿,小推车被装得满满的。然而,从菜市场离开时,老人们就没有购物时这么开心了。从菜市场到人行道需要下台阶,但没有可供小推车滑行的缓坡,老人们都得半提着小推车下来,因为小推车内装得太满,不少老人侧着身体,让小推车靠在腰上,缓慢地往下挪动。满头白发的吴奶奶告诉记者:“台阶虽然不高,但拎着小推车下来还是费劲。有时候想着少买点儿菜吧,可是从家到菜市场得走二十多分钟,来一趟也不容易。”
家住山水文园社区的老人们,也遇到了和吴奶奶相似的买菜难题。因为社区内的配套设施不完善,离最近的大洋路农副产品市场有近三公里的路程。买菜拎回家对于许多高龄老人来说十分不易,好在社区摸索出了解决之道。
早在2012年,在社区居委会的组织下,这里成立了可以代买代送蔬菜的“帮帮团”,团中去买菜送菜的志愿者,大部分也是老人。“我们是低龄、健康老人帮助高龄、体弱和独居、空巢的老人。团里去买菜送菜的志愿者现在一共有十五六人,是以退休的老党员为主。买菜送菜这七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什么恶劣天气,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居民们都特别感动,觉得帮帮团成员像亲人一样,是一群特别可爱的人。”社区服务站站长张政告诉《北京晚报》记者,小区一共3000多人,60岁以上700多人,80岁以上70多户,空巢40多户。行动不便的很多是8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独居老人,志愿者会为他们把菜送到家。
然而,买送菜过程中也会遇到障碍:一是北京市实施交通安全法新规禁止电动三轮车上路后,买菜运输工具需要进行更换,另外一个是如何吸引中青年加入买菜志愿者,以解决老年志愿者随着年龄增长买菜会日益辛苦的问题。“老人买菜路上,会遇到坡路和坑洼道路,菜市场里的地面也没有那么的平整,有骑行困难甚至有滑倒的可能。为了队伍的长远发展,还是得想办法把中青年人吸引进来。”
现场3 居家养老
跌倒状况多,家居适老化改造少
探访地:老人家庭
丰台区西罗园街道社区的马阿姨今年68岁了,她选择在家养老。由于腿和腰部也是多年落下的病根,平时起床都需要家人的助力。为了让马阿姨在家生活得更便利一些,孩子们联系专业的适老化改造团队,对家里的卫生间、卧室都进行了调整。
离子女近、在自己家里自在,居家养老成为老年人最能接受、最幸福的养老方式。在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上,专家表示,“有98.7%北京市户籍老人在家养老。”然而在老人最熟悉的家庭环境中,也隐藏着风险。
“居家养老中,老人常发生的问题是跌倒,跌倒之后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可能会导致老人面临卧床、康复,甚至死亡,所以我们总说摔一跤很可能是人生的最后一跤。”北京安馨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适老化改造事业部总经理孔悦表示。在4000万跌倒的老人中,有一半跌倒都是发生在家里。
东城区政协委员,资深养老文化专家陈曼丽表示,居家适老化改造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按照传统的、普通的家居环境,地面不防滑,或者是家里很软的沙发,老人坐进去不容易起来。特别是卫生间,地面可能有门槛,不便轮椅出入。马桶旁边没有扶手,老人坐下、起身都非常费力。这样的家居环境对老人起不到支持作用,一旦有突发状况,受伤在所难免。”
专家点评
适老化改造要有连续性
为什么选择家居适老化改造的家庭很少?陈曼丽认为,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存在问题。“对于需求端来说,在正常的家庭里,在老人没有发生意外前,家人很难意识到非适老化的家居环境,可能会给长辈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对于供给端来说,现在还没有形成非常好的市场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小,利润低。而涉及老旧物业的问题,整体改造难度又比较高。比如电路或管道等问题,如牵扯到加装电梯,还需要和整栋楼的居民沟通。”
除了家庭环境的适老化改造,在社会空间内,老人也需要适老化设施。“老人除了健康地活着,还有精神情感上的需求,所以会外出到社区、菜场、饭店等地。其实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有了无障碍设施,但是做得不连续,用到一半就没了。我们国家已经有无障碍设计的国家标准了,现在需要的是按照这个标准连续性地去做。”李锦全表示。
陈曼丽认为,现在从居家、交通、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我们需要系统考虑老年友好型城市的提升。“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是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在社会公共空间中,适老化设施的便利程度,也就决定了老年人群社会参与的程度,这需要系统地规划。”本报记者 谢宇航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