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各城市均采用地下道进行路面积水的排放。而地下道的入水口往往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当暴雨天气出现时,各城市常出现路面出现大量积水的情况,影响交通和人们的出行,甚至是阻断人们的正常出行,同时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即使是地下道入水口没有正常工作,往往也由于降水量过大导致排水不及时而形成上述的情况。所以需要额外的排水孔来解决这一问题。总所周知,人们现在常运用地下道井盖作为另一种排水口,但是现有排水井盖多需要人工操作才能进行排水,当路面积水后打开井盖的排水装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同时响应过程较长,不利于及时排除路面的积水。
一、基本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排水井盖,及时排除城市积水,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它包括井盖本体,井盖本体上设有若干排水孔,排水孔内设有可沿其轴向往复运动的活塞。
排水孔与活塞之间设有挡水套,挡水套的侧壁上设有排水槽,挡水套的长度大于排水孔的长度,挡水套的底端内扣防止活塞脱离。
它还包括控制活塞上下运动的油缸,油缸的缸体固定于井盖本体的底面、活塞杆通过连动架与活塞连为一体。
连动架包括连杆和支撑杆,连杆与活塞杆固定,各支撑杆的一端固定于连杆上、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活塞连为一体。
井盖本体上还设有漏水孔,漏水孔下固定有漏斗。
同时,为了保护活塞,避免活塞上部受到过大的载荷从而损坏活塞及控制活塞运动的连动架和油缸,将活塞设计为盖帽、弹簧和托板的整体件。
为了防止活塞向上运动时脱离井盖,将排水孔的顶部设计为内收型。
为了防止活塞向下运动时脱离井盖,在排水孔与活塞之间设置了挡水套,挡水套侧壁上设有排水槽,挡水套的长度大于排水孔的长度,挡水套的底端内扣。
为了防止盖帽受力压缩弹簧时造成地下道内气体外漏,在弹簧外设计有橡胶套,橡胶套受压变形封闭排水孔。
二、工艺路线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当路面无积水时,油缸控制活塞静止封闭排水孔,当行人或其它活塞受其它载荷时,盖帽压缩弹簧,保证油缸的活塞杆以及连动架不用承受过大的负载,同时橡胶套受压变形封闭排水孔,阻止地下道内的污气外漏;当路面积水时,积水从漏水孔经漏斗流至地下道,当漏斗内有积水时,控制油缸动作,活塞杆拉动活塞下行,使路面积水从排水孔排出;当路面无积水后,油缸控制活塞回位。
所以当路面产生积水时,本实施例可有效快速的将积水排出,防止路面出现大量积水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且减免了人工操作,节省了人力物力。
三、技术关键
当路面无积水时,油缸控制活塞静止封闭排水孔,当行人或其它活塞受其它载荷时,盖帽压缩弹簧,保证油缸的活塞杆以及连动架不用承受过大的负载,同时橡胶套受压变形封闭排水孔,阻止地下道内的污气外漏。当路面积水时,积水从漏水孔经漏斗流至地下道,当漏斗内有积水时,控制油缸动作,活塞杆拉动活塞下行,使路面积水从排水孔排出。当路面无积水后,油缸控制活塞回位。
四、主要创新点
1、将井盖设计为用梁承载重荷,用活塞孔排水。梁的宽度、高度和制造材料等则根据井盖所在路面承载的最大重荷来确定,活塞孔直径一般不超过100毫米。
2、活塞上下移动由油缸控制,油缸与液压机相连。控制总电源的是井盖预留漏水孔(开盖孔)下面的一个漏斗。当漏水孔的进水量大于漏斗的排水量时,漏斗的重量就会增加,在漏斗重力的作用下拉开弹簧合上总电源开关,启动液压机工作。当漏水孔的进水量小于漏斗的排水量时,漏斗的重量就会减少,在弹力的作用下断开总电源开关,井盖恢复原状(此创新点没有受到专利保护)。
3、在合上总电源开关期间,还设计有红外线、线圈、电阻等装置控制活塞上下移动(此创新点没有受到专利保护)。
五、项目投资效益及应用前景分析
自动排水井盖将取代无自动排水功能的井盖,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无法估算。
六、专利证书照片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