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财经 - 国内专业的财经门户网站!
adtop
新闻检索:
topadl
topadr
当前位置: 南华财经 -> 头条资讯

裸车18万,宝马i3eDrive35L值得入手吗?

来源:易车网    发布时间:2024-07-22 20:07   阅读量:7754   

近日,宝马i3 eDrive 35 L的售价在各大平台上引发了热议。坊间流传的“不到20万提车”的消息,让很多人惊掉了下巴。这个价格不仅比官方指导价35.39万元低了一大截,还使得这款车在市场上异常抢手。那么,这一波操作究竟是宝马的市场战略,还是电动车市场的一次深刻变革?让我们一探究竟。

价格战:豪华品牌的“降维打击”

首先,我们来看看实际情况。根据多家4S店的报价信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宝马i3 eDrive 35 L车型裸车价格确实都在18万元左右,落地价格也普遍在20万元以内。例如,北京某家4S店给出的eDrive 35 L裸车价格为17.7万元,全下来不到19万元,这个价格简直就是在“跳楼大甩卖”。

不仅如此,上海一家4S店的报价同样引人注目:裸车18.8万元,落地不到20万元。而广州的情况也类似,裸车价格在18万元左右,落地价格略高于20万元。总体来看,不论是哪个城市,宝马i3的售价都比官方指导价低了将近一半。

那么,宝马为什么要这么“狠”?业内人士指出,这波降价从5月底就已经开始,主要是为了应对6月底的半年收官期,厂家和4S店都有冲业绩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宝马选择大幅降价,以求在电动车市场上站稳脚跟。

电动车市场:豪华品牌的激烈竞争

其实,不仅仅是宝马,奔驰等其他豪华品牌在电动车市场上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以奔驰EQE 350豪华版为例,官方售价在50万元左右,但部分4S店给出了高达15万元的优惠,低配先锋版甚至可以谈到30万元出头。相比之下,宝马i3的降价力度虽然更大,但豪华品牌电动车的整体价格体系都在经历一场“大崩盘”。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豪华品牌在电动车领域的市场反应。传统燃油车的定价方式和价值感知,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电动车市场。面对特斯拉等新兴品牌的强劲竞争,宝马、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不得不放下身段,通过降价来争夺市场份额。

值得入手吗?电动车的理性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不到20万,宝马i3 eDrive 35 L值得入手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量。

1. 性能与配置

宝马i3 eDrive 35 L作为一款豪华品牌的入门级电动车,虽然价格下探,但性能和配置并没有缩水。这款车搭载了135kW的电机,最大扭矩为270Nm,百公里加速时间为7.7秒。在续航方面,eDrive 35 L配备了70.6kWh的电池,WLTP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480公里。作为一款城市代步车,这样的性能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2. 品牌与品质

不得不承认,宝马作为一个百年品牌,其在造车工艺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即便是入门级车型,宝马在用料和做工上的细致程度也要优于许多同价位的自主品牌电动车。对于那些注重品牌和品质的消费者来说,宝马i3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3. 价格与性价比

以不到20万的价格购买一辆宝马电动车,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确实是非常诱人的选择。相比之下,同价位的自主品牌电动车在品牌影响力和整车品质上可能稍显逊色。当然,自主品牌电动车在配置和科技感方面可能更具优势,这也是消费者需要权衡的地方。

消费者声音:理性与感性的碰撞

在社交媒体和各大汽车论坛上,对于宝马i3的降价,消费者的反应也是两极分化。有些人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购车良机,“太香了,还是宝马,这价格得来一个”;而另一些人则保持观望态度,“买纯电车我还是看中国品牌,豪华品牌算了”。

结论:理性购车,冷静思考

在当前电动车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宝马i3 eDrive 35 L的降价无疑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选项。然而,消费者在购车时仍需保持理性,综合考虑品牌、性能、配置和价格等多个因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对于那些注重品牌和品质、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宝马i3 eDrive 35 L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而对于那些更看重配置和科技感的消费者,自主品牌的电动车可能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总的来说,豪华品牌电动车的价格战只是开始,未来的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作为消费者,我们不妨在观望中保持冷静,理性购车,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毕竟,无论是宝马还是其他品牌,最终决定我们购车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互动:你的选择是什么?

最后,我们也想听听你的声音:面对如此诱人的价格,你会考虑购买宝马i3 eDrive 35 L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并参与我们的投票互动:

1. 太香了,还是宝马,这价格得来一个。

2. 买纯电车我还是看中国品牌,豪华品牌算了。

你的选择将帮助更多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购车决定。让我们一起见证电动车市场的变化,共同探讨未来的出行之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