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财经 - 国内专业的财经门户网站!
adtop
新闻检索:
topadl
topadr
当前位置: 南华财经 -> 头条资讯

国产创新药出海遭“退货”,牵手跨国药企巨头还是好选择吗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3-05-21 08:18   阅读量:12472   

“和中国创新一起出海,这是下一个十年阿斯利康在中国要做好的事情。” 5月19日,第六届阿斯利康中国生态圈大会暨阿斯利康中国30周年活动期间,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反复提及上述计划。

受市场空间、支付压力、研发效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海已经成为中国本土创新药的一大趋势,其中选择牵手跨国药企是合作模式之一。此次生态圈大会之前,5月12日,阿斯利康与本土的礼新医药宣布,就临床前阶段的GPRC5D靶向抗体偶联药物 LM-305项目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总金额达到6亿美元。

不仅阿斯利康,近些年,默沙东与科伦药业、诺华与百济神州、礼来与信达生物、拜耳与华领医药等在不同疾病领域的合作也是国内医药行业佳话。但无法忽视的另一面是,部分本土药企和跨国药企的重磅合作最终以“分手”告终。

今年2月,国内创新药企诺诚健华发布公告称,收到渤健通知,决定为便利而终止双方就口服小分子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MS)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合作和许可协议,诺诚健华将重获许可协议项下授予的渤健所有全球权利。

类似的合作“反转”案例让业内意识到,一纸协议仅仅是出海之路的开始,本土创新药能否成功走向国际市场依然充满未知数。那么,当下通过与跨国药企巨头合作,还会是本土创新药企国际化的最佳选择吗?

本土创新药出海遇阻多因“技术原因”?

上述诺诚健华和渤健的合作于2021年7月官宣,根据当时的合同约定,若交易顺利进行,诺诚健华除了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以及未来最多8.125亿美元的潜在临床开发里程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这笔总金额超过9亿美元的合作让诺诚健华受到行业关注,但彼时没人想到这个合作仅持续了不到两年。

无独有偶,信达生物与礼来早在2015年就达成合作,宣布共同开发PD-1肿瘤药信迪利单抗,但2022年底,有外媒消息称双方合作或有变数。此后,信达生物对外确认,公司“近期主动积极与礼来制药友好协商”,由信达生物收回该药在海外的权益。

基石药业公告

同样是热门肿瘤药,今年5月9日,基石药业发布公告称,将重获PD-L1肿瘤药舒格利单抗(CS1001)及PD-1单抗nofazinlimab(CS1003)在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开发及商业化权益。基石药业合作方EQRx并非传统跨国药企巨头,不过此次合作终止也被认为国产创新药遭“退货”。

“有些合作终止其实也很正常,我们也经常跟国外的公司合作终止,或者因为它慢了,有时候是数据不好,副反应大,各种原因都有。”对于创新药出海合作终止的情况,王磊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终止还是技术原因居多。

从公开信息来看,终止的原因大都与产品本身有关。EQRx在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曾提及,“根据最近FDA的反馈,EQRx认为,在美国,舒格利单抗加化疗治疗IV期NSCLC没有商业上可行的途径。”

诺诚健华与渤健的合作终止之前,2022年12月,诺诚健华曾公告称,FDA已对奥布替尼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实施部分临床搁置,在美国进行的II期研究将不会开展新的患者招募。

王磊也提到,与别的行业不同,医药管线的投资周期长,跨国药企还是看长线回报多一些。出海是中国创新成功的结果,跨国药企选择出海的合作伙伴“主要还是先看技术,东西好不好”。

跨国药企还是本土创新药企的好伙伴吗?

出海大致可分为自主出海和对外授权两种方式,与跨国药企的合作属于后者。尽管“退货”风波时而出现,但跨国药企和本土创新药企这样的搭档模式始终在继续。

5月9日,罗氏与国内的赞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就收购口服小分子HER2抑制剂ZN-A-1041的全球权益达成协议。罗氏将向赞荣医药支付7000万美金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另外高达6.1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基于全球年度销售净额的梯度分成。

更早之前,2022年12月22日,默沙东与科伦药业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宣布,双方达成独占许可及合作协议,合作开发七款临床前用于治疗癌症的抗体偶联物药物,总金额近百亿美元。此次合作前,双方已经宣布达成2款ADC药物的授权许可合作协议。

“我们最近一单一单在签的,而且首付款都很高,也不会拿自己钱开玩笑。”王磊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阿斯利康与绿叶集团、康泰生物、艾德生物等企业合作,帮助本土企业走向国际,未来依然会不停地去合作。

对于国内药企而言,与跨国药企巨头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背书。科伦博泰CEO葛均友就曾表示,默沙东是全球癌症治疗药物开发的领导者,与其进一步扩大合作是对其技术和项目的重要认可。礼新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秦莹也认为,与阿斯利康的协议签署是对公司自研管线产品和研发能力的肯定与认可。

本土创新药企的获益还体现在股价上。天风证券5月14日的一份研报指出,2022年起,BD项目公布对创新药企股价三个维度的涨幅推动影响更为显著。BD产生的股价影响的持续时间有所上升,且部分重磅品种BD如科伦药业7款ADC等在当周即创造超20%股价涨幅。

当然,出海之路并非只有一种途径。波士顿咨询2022年6月发布的一篇分析内容提到,甩手掌柜仍然是合作出海的主流模式,在产品创新度有限和能力基础薄弱情况下的稳妥选择。大药企不一定是唯一的合作伙伴,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国际化团队以及能力建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牧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