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此,财政部和央行做出了权威解读,认为明年应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合理安排赤字比例和专项债务规模,确保政府投资不减少,明年货币政策的力度应该不会小于今年,总量要够,结构要准。
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效率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务,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确保财政可持续性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日前,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徐洪才表示,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专项债券,调度资金等来加力,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政支持,持续推进财力下沉和合理安排赤字比例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专项债券基金的投资领域和作为资本金使用的范围,今明两年继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驱动力,确保政府投入不减少
徐洪才说,提效主要体现在完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增强准确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有效带动全社会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等等。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岩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明年财税支持政策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和力度,确保国民经济整体向好,同时,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精准发力,提质增效。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财政支出强度明显高于去年,赤字率安排在2.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26.7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万多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近9.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近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为2012年以来最高。
明年的宏观政策会保持一定的稳增长,特别是上半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增专项债券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明年将逐步从支持基建投资转向促进消费
徐洪才表示,明年的财政政策要兼顾当前和长远,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财政激励和财政监管,不断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明年货币政策不会减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上述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对货币政策的要求可以概括为总量要足,结构要准明年货币政策的力度应该不会小于今年如果有必要,应该进一步努力,除非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超出预期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的工具仍然相当充足,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都有空间,流动性管理的手段和经验丰富
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将注重精准和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董希淼认为,精准就是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输血,实施精准滴灌,优化信贷结构比如,引导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文彬表示,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精准主要体现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等领域,对应结构性工具和PSL等
董希淼表示,用力要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继续向市场发出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继续引导贷款市场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报价利率适度下降,既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又刺激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
文彬还认为,央行将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通过适时适度的RRR下调和降息,适度提高杠杆率明年美联储将升息至峰值,中美无风险利差将收窄同时,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物价总体温和,货币政策宽松的约束会大大减弱
在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反弹的背景下,明年的货币政策将引导市场利率保持在政策利率以下,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足,以配合金融的努力,稳定市场预期预计明年王庆将保持较高的信贷规模,重点投向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即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
董希淼建议,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相互配合,综合实施,提振市场信心,刺激有效融资需求,共同面对多重挑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