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8月18日电(李庆招 文芷婷)在香港将军澳翠岭路,一座披着“绿衣”的变电站距离附近居民楼不足两百米,从其外观看来,俨然和周围的居民楼融为一体。8月17日至18日,为加强穗港两地电网交流,学习借鉴香港电力科普的做法,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相关人员、专家及媒体一行走访了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中电)翠岭路变电站等地。
参观人员合影。新华网 伍嘉炜摄
香港经验:规划先行 变电站变身“空中树林”
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翠岭路变电站是将军澳重要的供电设施。座落于变电站两座设备大楼天台的“空中树林”,面积共520平方米,外墙的垂直绿化也达500平方米。
翠岭路变电站“空中树林”实景。新华网 伍嘉炜摄
据介绍,早在变电站规划之初,香港中电便积极聆听附近居民、小区组织代表、区议员和树木专家的意见,在外观、色调和树种各方面选择配合周边环境的设计,使变电站更广为居民和小区人士接受。
有别于一般天台花园,“空中树林”需要建筑结构作配合,并以本土生态环境作考虑选择树的种类。树林上现种植了80株共32种原生树木。据悉,该变电站自2013年5月落成以来,吸引了不少雀鸟及昆虫到林中逗留、觅食及栖息。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该变电站也曾因为居民提出的意见进行过选址更改。但因为变电站规划早于周边社区规划,建设的难度也得以缩减。“城市规划,基建要先行。”在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看来,如果变电站建设晚于居民区建设,涉及的问题例如如何规划与居民区的距离问题则会变得较为困难。
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相关人员、专家及媒体一行参观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翠岭路变电站。新华网 伍嘉炜摄
广州做法:加强自身绿色管理,推动绿色变电站建设
作为电力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广州供电局对外借鉴经验,对内加强自身绿色管理,推动绿色变电站建设。
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计划发展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变电站外观设计与周边环境的不协调,已经成为人们不支持甚至反对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广州供电局也在探索变电站建设与社会和谐共处。据介绍,广州供电局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便已经重视变电站外观设计,并逐步推行绿色变电站建设。位于广州先烈中路的220千伏永福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广州供电局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变电站建设运维的全过程,并逐步探索出一套解决“邻避困境”的沟通样本。
位于越秀区中环广场的110千伏中旅变电站,广州供电局将其与小区球场合建,实现变电站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
“运用绿色环保因素的变电站我们也建设了很多,水平已接近香港中电,但香港中电在建设绿色变电站的细节之处,例如邀请居民参与建设等值得我们学习。”上述负责人说,目前广州供电局对变电站规划策略是预留变电站用地,并和小区同步启动建设,小区售楼前完成变电站土建建设。
专家意见:政府可出台利好措施支持公共服务建设
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表示,城市发展需要变电站、中小学、车站等各种基础设施。但这些基础设施的设置都要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来实现。
如何更好地规划变电站建设,打造居民和谐用电环境?胡刚则建议,一是通过技术的提升,使得变电站建设与居民区距离(安全距离)缩小的同时也不对其造成影响。二是通过科普宣传,充分了解公众意见。如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广州可借鉴香港“空中树林”部分树木由周边社区居民种植,让居民有参与感。三是要从规划、技术层面上因地制宜。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讲师起晓星认为,变电站规划建设过程中可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目前广州正在进行新一轮城市更新,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可提供相应的政策及法律支持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