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动秸秆脑筋的远不止洛基一家。方圆再生能源公司采用新技术,用秸秆生产固体燃料,热值与煤炭相当,产品供不应求,日前通过本报发布信息向全市及无锡、镇江收购秸秆。林泉建材厂上月投产新项目,在湖底清出的淤泥中掺入秸秆粉作内燃,生产环保墙砖,全年需用秸秆5万吨以上。还有更多企业则用秸秆生产有机肥和蘑菇等。
“不仅是秸秆,”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一年消化各种废物已超过1000万吨,它们都转化成了各类新型产品。”转型升级,不仅要瞄准“高大上”,也要眼睛向下,盯住物资再生利用经济。常州不但用足用好国家在这方面的各项鼓励政策,还作出更多引导,连续9年由市委书记带队,每年组织百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科技长征”大型活动,将此列入重要课题,遍访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少企业掌握科技“金钥匙”后,走上再生经济之路。目前,仅申报享受国家层面政策的企业就有110家。
如今在常州,再生经济已经全方位展开,并且一箭双雕解决了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三大环保难题——
首先是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成为资源,有了最佳去处。记者在我国第一个建筑垃圾综合再利用项目——常州绿和环保建材厂看到,5条大型生产线高速运转,建筑垃圾100%转化生产出再生建材骨料,已消化武进城区所有建筑垃圾。该公司二期工程即将上马,年处理能力将达250万吨。而全市还有更多建材厂,则把这类废料转化生产成其他新型环保建材。
其次是餐厨垃圾。在我市卡特新能源公司,依靠自主开发的新技术,向全国收购“地沟油”,制作生产生物柴油,今年在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我国生物柴油领域第一只金融产品。今年该公司消化“地沟油”高达12万吨,生产生物柴油10万吨,利税1亿多元。
城市绿化管理中产生的大量残枝败叶何处去,同样令人头疼。我市绿化部门在全省首开先河,与上海交大合作研发绿化垃圾再生利用新技术,新北区5000吨绿化垃圾已全部转化成优质绿肥。目前,常州正在制定规划和技术标准,让全市每年6万吨绿化垃圾也都这样再生利用。
(李昕 周瑾亮 姜晓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