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财经 - 国内专业的财经门户网站!
adtop
新闻检索:
topadl
topadr
当前位置: 南华财经 -> 经济

阳光电源启用新研发中心:技术研发是降本的关键驱动力

来源:东方财富    发布时间:2021-07-20 15:02   阅读量:6076   

国内市值前三的光伏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不小。

近日,千亿市值光伏公司阳光电源正式启用南京研发中心,并计划通过三至五年时间的建设,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其第二大研发基地。

“我们希望到2025年,将该中心员工规模扩大至600人。”阳光电源副总裁李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阳光电源旗下已经形成合肥、上海、深圳、南京以及德国慕尼黑这五大研发中心。

今年以来,阳光电源股价持续上涨,市值不断创下新高。截至7月20日,该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72.17%。其中,在7月16日,该公司盘中股价一度触及135.65元/股,总市值逼近20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截至7月20日,阳光电源总市值突破1800亿元,超越通威股份成为A股市值第二大光伏企业。

备受资金追捧的阳光电源,正在被资本市场重新审视其估值。而在碳中和背景下,支撑其估值得以继续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储能。

从业务数据上看,阳光电源目前的储能业务营收占比较低。2020年,该公司储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6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6.06%。这一背后,业务规模的限制与国内储能整体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密切相关。

但从成长性上看,储能业务却是阳光电源目前收入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2020年,该公司储能业务营收同比实现翻倍式增长。

“我们储能业务起步较早,截至2020年,全球储能发货规模已达800兆瓦时。”李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阳光电源目前发布的1500V全场景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将会成为接下来重点推广的内容。

值得肯定的是,随着光储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推进,储能已经成为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辅助性技术。但国内储能行业仍然面临着技术提升、成本高企、标准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高企的成本,使得储能实现大规模商用化还需一定的时间。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顾亦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今年公司储能技术有望维持10%的降本速度。“这是基本的一个降本速度,但也会受到原材料供求关系的影响。所以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在技术研发上比别人更进一步,目前我们在技术成本上是具备优势的。”

事实上,对于光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是驱动其基本面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以国内市值前三的光伏企业为例,其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不小。2020年,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5.91亿元、10.35亿元、8.06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75%、2.34%、4.1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9日,阳光电源设立合肥智慧零碳技术有限公司。根据启信宝提供的信息,该公司注册资金1.3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阳光电源另一位高级副总裁赵为,而其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物联网应用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等。

“阳光电源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超40%,其中2020年逆变器设备研发投入占比达8%。”顾亦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下设研发体系架构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预言型,即专注对未来新技术的开发,为下一代或者下下代技术发展做储备;第二,平台型,即由集团集中研发涉及各个事业部的产品开发时所要用到的平台技术;第三,研发管理型,比如知识产权管理、数据管理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柳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