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财经 - 国内专业的财经门户网站!
adtop
新闻检索:
topadl
topadr
当前位置: 南华财经 -> 产业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林鸣:在唯一中创造第一

来源:华南商业网    发布时间:2016-10-10 09:15   阅读量:8129   

今年国庆节前夕,世界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主桥桥梁整体贯穿。这让苦守近6年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非分特殊冲动。

“每逢重要时刻,党组织一直是团队的主心骨,党员一直是冲锋在前的战士,引领着4000多名员工苦守‘建百年大桥,创一流工程’的一起信心为国争光。”林鸣说,在港珠澳大桥之前,中国工程师没有做过外海沉管地道,“我们就是要用中国人的勇气和智慧,去攻克世界级困难,在‘唯独’中制造‘第一’。”

港珠澳大桥是迄当代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需求在软地基上建成世界上最长、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地道,并在水深10余米且软土层厚达几十米的海中建造两个离岸人工岛,完成海中桥隧转换连接。国外公司以为建成岛隧工程起码需求10年,中国建设者却要在6年内落成,许多国际著名的工程承包商望而生畏。

早在2008年,林鸣就提出利用大型钢圆筒进行外海迅速筑岛的假想,将一组巨型钢圆筒直接插入并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再填砂构成人工岛。2011年5月15日,西人工岛第一个钢圆筒稳稳插入海底30多米深处,垂直精度彻底达到设计请求。2011年12月21日,东人工岛最后一个钢圆筒振沉完成。建设团队仅用221天,就将120个巨型钢圆筒围成了两个海上“小长城”,使“当年开工、当年成岛”提早成为现实。

港珠澳大桥沉管地道是世界上唯独的深埋沉管地道,如今的刚性、柔性沉管构造系统都仅实用于浅埋地道,如运用于本项目,必须在管顶回填轻质填料,大约要增加近1年工期和数亿元投资。林鸣和他的团队需求寻找新的门路。

通过一系列试验和研究,技术团队于2012年12月提出半刚性沉管构造方案。近年,外海沉管地道施工核心技术一直掌控在几家外国公司手里。面临技术封闭,林鸣决定靠自己的力气研发大型专用设备,并借此提高中国海工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于是,他把眼光转向了在中邦交建内部进行资源整合,依托上海振华重工的研发制造能力,生产出高性能平台式抛石整平船“津平1”,很好地战胜了水流海浪的影响,满足了沉管基床施工“毫米级”精度请求。

通过数年的尽力,林鸣率领团队研制了十几项国内首创、世界抢先的先进技术和大型专用设备。

2013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海底地道E1沉管出坞浮运,世界最大的沉管地道施工开始了“首场秀”。在E1沉管最后一轮沉放后,检测却显示管艏与暗埋段配套端高程误差居然达11厘米。

林鸣率领决策组迅速分析情形,查清楚基床上的淤泥是形成沉管对接误差的缘由,在4日清晨1点安排潜水员进行清淤作业。从5月2日上午沉管出坞开始,林鸣一直苦守在施工现场,和现场指挥、操作人员议论编队、浮运、转向、系泊、沉放等一系列细节,下达各类指令,没有合过一次眼。

5月6日上午10时,通过96个小时的激战,E1沉管顺利安装就位,世界最大的沉管美满完成了与西人工岛的“海底初吻”,制造了中国外海沉管地道的先河。至此,建设者们已经完成E28节沉管的浮运安装,建成沉管地道长度达4860米,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抢先水平。过去几年,林鸣和他的团队前后攻克一系列世界级困难,申报专利400多项,获得了环球注视标阶段性成果。

“作为央企的一位党员,我将坚持谦逊、谨严、不骄、不躁的风格,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更好地建设港珠澳大桥工程,为党的事业作出新奉献。”林鸣说。(经济日报记者 齐 慧 通讯员 林彦臣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