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漂”、“沪漂们”等来了一个好消息,以往只能回户籍地老家办理的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国家移民管理局宣布自2019年4月1日起,可“全国通办”,即可在全国任一出入境管理窗口申请办理上述出入境证件,申办手续与户籍地一致。办理渠道同样多样,可通过国家移民管理局服务网站、APP或第三方平台等方式24小时在线办理,第三方平台当中我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人人手机都有的支付宝了,“城市服务”一栏,点开“政务”选项,“出入境办理”赫然在目。
好事成双的是,人社部近日决定,取消73项由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材料,包括申报职业技能鉴定的身份证明、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办理工伤登记的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认定工伤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登记时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等等。有一定阅历的朋友看到这则消息可能首先会想起十年前沸沸扬扬的“开胸验肺”事件,甚至直接促成了主流输入法当中这个词的收录。当事人在申请“尘肺”这一工伤鉴定时,便因为企业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而导致后面的悲壮之举。此外例如“你爸是你爸”、“你是你自己”等等奇葩证明,我们亦有所耳闻,对很多地方出现“马上办”办公室的无奈也就有了了解。
从“马上办”、“就近办”到“网上办”的跨越,我们要感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应当说当前已经没有人怀疑大数据所带来的价值,除了传统行业,大数据正在渗入医疗大数据、交通大数据、公共服务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等新兴行业与政务领域应用。人脸识别等最新AI技术更在一日千里的发展,信息交流、利用及共享更多展现。这使得我们对于对事实的判断以及对客观规律的总结方法,以及对数据的看法,悄然生变。数据从只被简单地作为一种记账或者计数的工具发展到一种不可忽视的生产要素。从社会治理的视阈来讲,大数据的出现,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更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突破既有的思维框架和范式,对既有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解构,实现管理型政府思维方式的解放,谋求社会的根本变革。可以有效弥补社会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失效和政府的失灵。有望改变政府通过增设机构、扩充人员、增加编外人员等增量方法去应付问题的被动局面。
“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等“新四大发明”的背后,是中国较之于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大数据方面具有了超前性发展,甚至较之于发达国家也有极其难得的竞争优势。这是一个难得的身位优势,基于此,在支付宝、华为等软硬件平台的辅助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也已经有了雏形。大数据将引领公共部门决策从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向智能时代迈进。这同时就要求政府治理在一个较高层面实现“智能化”,以降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运行成本。智慧城市中,公共部门将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客观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切入点而开展一系列智能化决策、政务,造福于民。全国通办、一事通办的底气也正是来源于此。
可以预见,大数据带来层出不穷的创新与数据红利,会促进政府转变思维方式,倒逼运营变革,打破数据孤岛,开发数据价值,同时激发大数据平台的创造性和生产力。大数据在政务治理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对政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懂政府业务流程,又懂大数据专业知识的人才可以说是将来公务员的首选,这当中应有不少全国通办、一网通办之前被逼无奈回家办理护照等证件的年轻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