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134号文)发布后,寿险业就开始了“调结构、回保障”之路。经历了2017年的大幅调整后,2018年的寿险业务又呈现出哪些特点?
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8万亿元,同比增长3.92%。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63万亿元,同比增长0.85%,继2018年11月达到最小降幅后,踩点实现全年原保费正增长。寿险公司累计总保费收入3.45万亿元,同比增长6.6%,与2016年保费数据基本持平。
中银国际证券研究员王维逸认为,2018年寿险保费累计增速较2017年明显放缓。预计2019年开门红保费仍然承压,受开门红销售不景气及利率下行影响,目前保险行业PEV(市值/内含价值)为0.75,处于价值洼地,看好短期价值修复,建议把握估值洼地的配置机会。
原保费增速依旧较低
近两年,银保监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引导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严控风险。在此背景下,保险机构积极转型回归保障。
2018年亦不例外,人身险公司在严控风险的监管环境下谋求转型,一方面主动压缩中短期存续产品,另一方面加大长期保障型产品布局。“截至2018年12月,人身险市场累计保费收入3.45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华夏人寿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渠道、业务结构不断调整下,保费规模有所下降,但转型有利于行业长期良性健康发展,目前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速已由负转正。
而寿险业务结构调整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原保费方面。从全年表现来看,寿险公司原保费降幅逐期回升,从上半年超过两位数的降幅降至个位数,继2018年11月达到年内最小跌幅后,在2018年12月一举实现0.85%的正增长,给全年成绩单画上句点。
而对于原保费的负增长,有业内人士认为,可以从产品端、销售端两个角度分析。在产品端,理财型保险产品销量不佳,主要是收益率普遍偏低,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而保障型产品对居民来说还不是刚需,所以销量也在下降。在销售端,目前我国寿险营销以代理人为主,但是2018年代理人规模不再高增长,而是与2017年基本持平,卖保险的人少了,销量自然也会减少。此外,一季度开门红期间代理人产能下滑也影响了销量。
即便最终实现了正增长,但增速依旧较低,记者注意到,这是自2012年以来,人身险公司原保费同比增速最低的一年。有业内人士认为,2018年寿险业务速度负增长并不代表价值和结构负增长,从整体来看,这一年中短期存续产品保费和所占比重都有了大幅下降,而健康险、养老储备都在增加。
万能险业务占比重回四年前
从数据也能看出这一趋势。对比2016年,2018年人身险公司总体保费与2016年持平,均为3.4万亿元左右,但在业务结构方面却有着明显变化。
数据显示,2016年人身险公司的总保费收入为34491.9亿元,其中原保费收入为21692.8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11860.2亿元,以万能险为主的业务占比达到34%左右;而2018年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为3.45万亿元,其中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63万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7953.7亿元,以万能险为主的业务占比仅为23%左右。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寿险公司在业务结构方面的变化。对比历史数据可知,2018年的万能险业务占比重回四年前,与2014年持平。“2018年寿险行业产品转型明显,趸交业务、理财险业务出现负增长,而受政策影响,首年期交业务也出现一定下滑,但与此同时,行业转型最具标志性意义的续期业务、健康险业务却呈现同比大幅正增长。”新华保险原董事长万峰曾公开表示,监管政策引导行业转型发展,着力发展保障型产品,在这种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只能选择去适应,不能选择和市场作对,一定要逆势而行的话,最后只能是碰得头破血流。
基于此,万峰对2019年寿险业发展态势作出预判,随着行业转型深入,理财型业务、趸交业务仍将继续萎缩,而健康险业务仍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只不过受累于2018年首年保费颓势,2019年的续期保费增速将放缓,多重因素影响之下,预计2019年寿险业总保费走势与2018年类似,仍将基本持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